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温和从容 发布于2017-2-3 14:40 1853 次浏览 3 位用户参与讨论 [复制链接]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奶奶的寿材
寿材就是棺材,我们老家人,在不同的当口,叫法不一样。人活得好好的,就要请木匠把寿材做好,长年累月放置卧室。使活着的人,看着自己的“老家”心里踏实。制作这当口,不叫“做寿材”,而说成“砍讳材”(姑且用“讳”字)。讲“寿材”有点文乎细糯,叫棺材又生硬忌讳,所以暂且用不着的,就叫“讳材”了。等那一天,老人百年后,入殓、送葬那会儿便称“棺材”。不过,早先读过“私塾”的老人,也叫过“寿枋”、“老房”、“老柩”的等。

奶奶的头副寿材,是“文革”时期做的。那时奶奶六十岁不到,我有点儿记事。请了邻村的两个老木匠,来家吭哧吭哧做了十几天。那是秋天,该收的秋粮收上来了。队里田地不少,就是打不出多少粮食。麦种该下地的种下去了。种山芋茬地,我就跟着小叔耕地的铧犁后面捡拾山芋。一天也能拾到,柳条篮一篮子,不过山芋偏小,跟大拇指差不多粗细,难得翻出一个像拳头一样的,我的眼里就闪着异样的光,笑着扑过去捡起,心里甜滋滋好一会。犁地很诱人,黄牛拉着犁子在前面走,人在后面一手扶犁梢,一手拿鞭子,时不时地呼着号子,那高八度的音阶,嘹亮地转十来个弯,末了鞭子在空中奋力回旋一抽,“劈啪——”一声,震耳欲聋,算是号尾——隔几里地也能听见 。没有好嗓子,元气不足,那号子是喊不出来的,多数犁田的人扬着鞭子只“哼”啊“哈”的催着牛走。队里的青壮年劳力分两拨,一拨去驷马山水利工地,另一拨在本县靠山筑水库大坝。由上级统筹调配,管米饭吃,生产队记工分。留家的就只有妇女、老人和小孩。两个老木匠,六十几岁,年龄稍大的一位姓周,是早些年全家从镇上下放来的,见过不少世面。人说“荒年饿不死手艺人”。那年月做木匠活,全靠手工,背着斧头刨子,凿子墨斗,大锯小锯等一套家伙什,为别人家做小桌子、椅子凳子之类,像床、橱柜、寿材等属于大活。邻村相距两里地不到,早来晚归,在这吃中午晚上两顿饭。在这吃饭,奶奶就蒸上一锅白面馍招待木匠师傅,蒸一锅杂面馍留家人吃,有时烙馍,烙两张白面的给木匠,再烙包皮馍自家吃。包皮馍,外头白面皮子,里头包的是山芋干面或 高粱面,单单粗粮面没有劲道,不能做蒸馍或烙馍的。有时去街上,花块把钱割斤把肉打两壶酒,家里有小干鱼。那一段时间我们也粘了一些荤腥。做寿材的木料,一般宜选硬料,如松木槐树等,可很少有人家能买得起,换言之,如能买得起硬料,就不用请木匠了,直接买副棺材得了。所以只能用家前屋后好多年长成的枫杨柳树。这种树要头年伐下,扔进池塘沤泡半年,捞上来阴干,次年才能做。否则就翘棱不平,开缝炸裂。截好的材木骨棱,用木棍绑个三脚架起固定,一人站在大板凳上,另一端一人坐在小凳上,两人沿弹好的线来回扯着大锯,为寿材开板,有时我也好奇地想试试,怎么也拉不动,上面人轻轻一推大锯,我跌个仰面朝天,众人哈哈哄笑。这道工序耗时费力,木匠年纪偏大,劲道毕竟不如当年,拉一会儿锯子,就得停下喝口茶吃袋烟,休歇一会儿,每次喝茶吸烟的功夫,听周木匠说南侃北,今日讲述“棺材”。

棺材料多用梓木椴木桐木松木柏木等,上好的用楠木,我们这没有这些个树料,最好的当然是水晶棺,个别地方也有用石棺的。古时候君王驾崩,入殓棺椁套几层。材板的厚度也有规定,如帝王棺厚八寸,士大夫棺厚六寸,庶人棺厚四寸,庶人不得有椁。每一块板材的斜面对靠,前大后小,呈梯形状,两个侧旁和盖却又斜中带弧,成型后每一部分体现出前大后小的斜面,正面看,整个棺材像是根半边圆木。所以棺木又叫斜货材料。说到这略一停顿,卷好个旱烟卷,塞进烟袋锅里,从烟匾里摸出火石火刀,又找了一节卷好的草纸媒,吹一吹先前燃过的灰烬,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紧媒纸火石,右手捏住火刀(即火镰,状似三寸长的椭圆铁片),咣当——咣当!擦击火石(燧石),乱溅的火星落于纸媒上,先是生烟,再摇一摇就冒出火苗,将火苗移对烟卷,烟袋那头猛吸几口,一股青白色的烟,就从嘴鼻里喷了出来。这时太阳已升得老高,我把放茶壶茶碗的方凳,向树荫底下挪了挪,周木匠和几个想听故事的人,欠一欠屁股拎着凳子跟了过来。坐定,周木匠倒了一碗茶,端起,对碗沿吸溜一口,听他慢慢道来。

棺材的材板分料,如十料的棺材,顶盖三块底三块,邦两边各两块,前后挡不计内。最好的是四料,即用四根整木方料做棺材,取木心部位。另有六、八、十、十二,以此类推,越靠后质量就越差。寿材做好后,请漆匠油漆,有漆红色的,有漆黑色的,漆黑色的居多。听我师傅说......到这,另一木匠提醒:“息的差不多了,干活吧。”他两个换了位置,继续拉锯开板。周木匠卷起衣袖,手臂上青筋凸起,像一条条蚯蚓,随着拉锯的节奏,一跳一跳的。两块板开出,他俩的额头又冒出一层汗珠。一旁摘菜的奶奶,喊一声:“息息再做。”早有听众,为木匠倒好了茶。他俩 端起茶碗,咕咚咕咚喝了几口,坐下,手依旧去摸烟匾。“我说到哪了?”我随口提醒:“听你师傅说。”众人哄笑。“噢——对。”古时候有钱有势的人家,不但料板质地上讲究,外部装饰也美轮美奂。用鲜艳的色彩,在棺材正面材头上,画碑厅鹤鹿、琉璃,瓦大厅上空腾飞着两只雪白的仙鹤,厅的两边是苍翠旺盛的青松柏树,厅前是芬芳的青青草地,草地中间有通往大厅的石阶小径——倒像清静优雅的别墅!材头正顶写着“安乐宫”。邦两边分别画着两条吞云吐雾的黄金龙,在追戏着宝珠。龙的周围有何仙姑等八仙的兵器,有古琴古画,梅兰竹菊,桃榴寿果等。考究的,用立粉、贴金等技法,以及颜料的调配,有唐三彩的绘画风格。装饰好的棺材,庄重大方,色彩层次分明,绚丽有序。死者伴有这么多的,物质的精神的,以及知识上的博古通今,自然就能安心走 上黄泉路了。“汪——汪汪——” 我家小花狗的叫声,打断了周木匠的讲述,又来了几位听众 。片刻后周木匠继续。上古千年至今,人们对自己的死亡,有种莫名的、玄幻的心里——人死不能复生,却可以归天。好的华丽的棺材安置逝者,寄托生者的怀念之情,同时也希望另一世界他们过得更好。“吃饭了!”奶奶边喊边走出厢房“揩把脸,洗洗手吃饭吧。”我快嘴:“你们都在这吃。”众人哄笑散去。

奶奶的寿材做好,小叔打来桐油,反复油了几遍。虽然材质不太好,也属十料全的,经过老木匠的精心制作,又上油后阴干,材面橙黄发亮,用手一拍梆梆作响,严丝合缝。本地习惯,寿材砍好不上漆,一律用桐油。油一遍阴干,再油一遍再阴干,反复多次,直至桐油吃透棺木。上油的寿材在阴干过程中,散发的桐香味特别好闻。待一切工序完成,就置于堂屋侧间卧室,有的一放就是许多年。其间多作粮仓使唤,横竖收的粮食也不多。有一次南京的表姑来走亲戚,无意中看见寿材,被吓得“哎吆!”一声,跟她道明原委,她也不敢进那卧室的门。寿材在家存放到第四年的伏心天,隔壁陈奶奶突发脑病去世,家里没钱买棺材,砍树现做来不及。你当现在,遗体放在冰棺里 ,有缓手的余地。可那时连电都没有,其他一律免提。这当口奶奶发话了:“守寡半辈子,含辛茹苦养活一家老小不容易,死掉不能土打脸,我那口材让她睡去,以后锯几棵树给我再做。”就这样,奶奶的头副寿材送走了陈奶奶。

奶奶做第二副寿材,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生产队解体,原先的干活大呼隆,改成了各家各户独立独战。农业的生产资料没有变动,田还是那些田,人还是那些人,生产工具也没什么不同 ,可是收的粮食,硬生生地多出许多倍。 还是请的周木匠,看上去比以前老了许多,身体还算硬朗。这次他带一个徒弟来,原来那木匠因病走掉几年了。这次是农闲季春天,以往的田野,稀疏寥落,四野茫茫,一片苍黄,如今是碧绿生青的麦浪,起伏翻滚,就像海里的波涛。油菜刚杵台,有的打着花咕嘟,有的开出金灿灿的小花。多数树的叶子已连成片,春风一吹刷刷作响,唯有门前的两棵枣树,摇着蓬乱的树枝在抽着嫩芽。树头不知名的小鸟,在欢快地唱着。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清香,满目春意盎然生机勃勃!这口寿材没用枫杨树,是小叔拉架子车,从镇上买来的杉木。这种材质不算上选,可比起早前的树材要好多了,木匠用起来也得心应手。 同样管两顿饭,这次奶奶蒸的馍,不分彼此了。从此往后,荒春头上,村里再也没人外出讨饭。已故陈奶奶的两个孙子,赶着毛驴板车,往返老东山五十余里,拉来大石头。早晨天不亮就上山,傍晚时分到家 。历经一冬一春,硬是拉齐了三间瓦房的石料。那时光村里推到茅屋盖瓦房的,都用山上的大石头砌墙。以至于派生出几班石匠施工队,专为四邻八村建房。寿材做好,同样用桐油油好,放置侧间卧室。留置到第八个年头,我娘因病离开我们。这口棺材又被我娘睡走了。

后来的几年,上门做寿材,已不是木匠的营生。有木工手艺的,都外出搞建筑或是搞装修。村里自然找不到人做寿材,接下来奶奶的寿材也没人做了。好在镇上突然冒出几家开棺材铺的,材质都较上乘,有桐树、柏树和红松等,料数随买家需求而定,要八料、十料的都行,木匠操作使上了电锯电刨等,省时省力。瞧那红松做出的棺材,毋需上油,照样橙红发亮。早前吧老了人,八人抬棺下葬,这当口非十六人是抬不动的,所以棺材的质量重量,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。但是,人活的健健康康的,也不能从棺材铺,买口棺材抬回家,那是犯忌的。人只有到了弥留之际,才去棺材铺买或者订口棺材,人家用车子送来。不过也有突然好起来的,棺材仍放在家中,另当别论。奶奶就是这种情况,先前生病在镇医院看,说年岁已高不行了,回家去能吃的话,就买点可口的给她吃吃吧。来家后,又请医生打打针吊吊水,几天过去能吃饭了,后来竟奇迹般地好了。奶奶算是寿星,光绪年间生人,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离世。老人家生前常说,过去的地主家也过不上现在的日子,不是农村的好政策,我哪能活这么大年纪!现下“皇粮国税”免了,而且还有补贴,六十岁后有养老金,几乎家家住楼房......如果奶奶健在,该如何评说?



已有3人评论

2#
谢鸿 发表于 2017-2-3 22:21
小时候,看见外婆屋里放着的黑漆漆的棺材,心里凉飕飕的。但一旦把棺木送进了土,心里失落落的。往事如烟,失去了不会再来。逝者安息,健者安康。
3#
温和从容 发表于 2017-2-4 11:11
谢鸿 发表于 2017-2-3 22:21
小时候,看见外婆屋里放着的黑漆漆的棺材,心里凉飕飕的。但一旦把棺木送进了土,心里失落落的。往事如烟, ...

多谢点评。感谢支持。问好朋友。
4#
温和从容 发表于 2019-11-27 12:41
存放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最美fun88 - 爱生活,爱这里。

Copyright © 2019-2020  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X3.4 Licensed( |)

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

快速
回复
返回
列表
返回
顶部